实力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与电动化相比,智能网联将会对汽车产业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01.零部件企业转型的背景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引用【理想中国】中的一句话“高质量发展就是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的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发展”。
什么是“智能网联“简而言之,就是是智能汽车与车联网的相互结合。实现车内、车与人(路、云等)连接的网络体系,提高车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打造全新的交通服务模式,提升交通效率,改善驾乘体验,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综合服务。
智能网联正在使用的范围举列:自动泊车、倒车雷达、倒车影像、自动避障、远程遥控、无人驾驶等,都是面向直接用户终端。
所以,我们说,在新一轮数字科技革命已经使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土质变了,智能化带来了终端决策体系的重构,终端的表达权、选择权、参与权正在崛起,他们对场景化,透明化,实时化,个性化、互动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的市场进入了存量竞争的时代。
由此可见,作为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的企业重构自己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体系迈向高频竞争时代势在必行,以供给体系的数字化创新应对需求的巨变。
02.零部件企业转型
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要思考,如何从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商转型成为面对客户的主自级供应商?
伴随着智能网联化的赋能,零部件企业拥有了可以直接面对客户需求的可能性,也就拥有了与客户更为直接交互和沟通的平台。
客户在哪里,客户在想什么,客户要什么,企业都能在第一时间响应,参予,创新并予以解决,而产品本身就是比较好的连接的载体。
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自然也就从一次性简单的交易关系发展到了遍布全生命周期的终身关系,从而带来利好增量部件。
在当下这个时代,可以细到每一个分支,我们企业中可能出现很多零部件细分赛道的单项冠军,从而成为世界级自主供应商。
而在这个背后,企业自身面临的变革是巨大的,必须要站在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管理客户体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需要企业内部的数据平台打通,也需要企业内部不同职能的组织壁垒打通,还需要与客户的数据连接,这样才能以同一个高质量标准,共同面向客户,从而形成供应链模式下的双赢。
03.零部件企业转型
借新工厂建设之时机
当企业面临新拓展一个基地或新建一个厂房时,会有较多的挑战与机会,是以原工厂布局复制的方式,还是站在未来新的定位上重新审视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打造企业未来的可持续性与生产的灵活性、交付韧性先进行新工厂的规划。
有阅读《图四》后,可以探寻到我们企业在新工厂规划时,需要整合智能技术、生产设施、物流设施、信息化系统等统畴规划,实现软硬件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全系统、全方位的感知、互联、决策、控制、执行和服务,实现人、机、料、法环测的相关信息集成和共享,从而提升整个供应生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缩短制造交付周期,提高价值链协同效率和盈利能力,投入回报。
有关文献指出因布局不合理所产生的运行费用占制造系统整体运行费的20%~50%,而优良的设备布局可使这一费用只占10%-30%。
此外,好的设备布局还能减少对工作者的身体伤害,使工作人员在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工厂布局是在满足必要约束的前提下,将指定设备合理地摆放在指定布局空间中,从而达到某种最优指标的设计活动。
老话说的好,挑战与机遇共存,我们企业在进行新工厂建设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数智化工厂规划的时机,让工厂具有数智化从拿到土地红线图就开始思考。
04.零部件企业数智化转型
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谈到数智化,不可避免要提到工业互联网,透过数智工厂的全场景规划(图六),可以观察到工业互联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把设备、生产现场、工厂运营、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并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和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提质增效、降本减存。
一方面,平台可以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理念,架构和技术融入企业生产,为生产与决策提供智能化服务;
另一方面,平台互联互通,前端可连接用户需求,后端可连接智能工厂,实现柔性化、定制化生产,进行整个供应链资源的协同配置。
总结
今天的零部件企业,正走向高质量的现代化,面对的数智化转型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有主动拥抱数智化转型的企业,才能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持续保持细分赛道领先地位。共同面向客户,以同一个高质量标准,形成供应链模式下的双赢或多赢。
本期分享专家
邓 琛——鼎捷软件行发中心副总经理
拥有22年制造业数字化规划的经验,长期致力于企业实务管理,业务咨询辅导、流程重组。多年制造业数智化工厂规划的实战经验。擅长领域: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的整体规划;智能制造转型企业数智化整合规划与应用。